品牌志 > 观察 > 正文
2016-07-20 21:08 热度:

中国模式破题农村金融 农业银行输出“三农”经验

  [2015年以来,政府把扶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重点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的具体工作部署。一方面,农业银行深耕“三农”,从中抓住大量机遇,另一方面农行也勇于 承担社会责任,以金融服务助力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脱贫。2015年,农行积极履行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在信贷投放、模式创新、普惠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65载耕耘路,经历了“三分三合”到第四次恢复建立,转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及“A+H”股同步上市,如今农业银行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拥有2.4万个境内外机构、资产规模超过17万亿的金融巨人,并连续两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6.4万亿元。同期,农业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余额就有2.58万亿,占比接近10%。]

  [截至2015年末,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1683亿元,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覆盖率分别达82%和61%。]

  [2015年,农业银行在全国832个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5836.4亿元,比年初增长565.3亿元,增幅为10.72%。其中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贷款余额4899.5亿元,比年初增加497.7亿元,增幅为11.31%。]

  时间倒回65年前的1951年7月,那一年,农业银行的前身农业合作银行刚刚成立。当时的中国经济刚刚复苏,农村金融服务一片空白,连农村老百姓最基本的存取款需求都无法满足。

  65载耕耘路,经历了“三分三合”到第四次恢复建立,转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及“A+H”股同步上市,如今农业银行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拥有2.4万个境内外机构、资产规模超过17万亿的金融巨人,并连续两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今天在中国农村,越是偏远,就越能看到农业银行的影子。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高原山区,藏民可以通过农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取款。在交通闭塞的广东清远贫困县,农民可以拿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行申请“两权”抵押贷款。数据显示,全国边境线2公里以内有农行网点108家,海拔3000米以上有农行网点513家,这在国有四大行中绝无仅有。

  随着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制深入推进,面向“三农”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创新,服务水平日益提高,今天农业银行已经成为中国县域农村金融蓝海中的股肱之力。农业银行不断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发力公司、个人金融。面对不断显现的银行大资管市场,农业银行主动推行专业经营和差异管理,稳步推进理财业务向净值型转型。

  放眼全球,农业银行在中国农村成功探索出的“三农”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加速向全球输出经验,并逐渐获得认可。2015年,农行与刚果共和国合资成立的中刚非洲银行正式开业,“立足刚果(布)、辐射中非”,致力于支持刚果共和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境外机构布局,推进跨境金融综合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银行新时期更高使命。

  涉农贷款占银行业十分之一

  在我国县域农村金融体系中,除农行外,农信社、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与农发行也是服务“三农”的主要力量。此外,其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与各地城商行也多涉足。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6.4万亿元。同期,农业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余额就有2.58万亿,占比接近10%。这相当于银行业面向“三农”每发放10元贷款,就有1元是农行的钱。

  农业银行一方面在不断倾斜配置信贷规模的同时,另一方面则加强风控,严格把握风险;同时,紧跟国家“三农”政策方针,不断创新,提供更加契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金融服务,这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15年,农业银行净利润1808亿,同比增长了0.7%。

  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业银行以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为重点区域,抓住春耕备耕、“三夏”等关键节点,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截至2015年底,全行13个粮食主产省(区)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3282.35亿元,比年初增长1203.90亿元。

  新时期,在我国县域农村发展新模式中,龙头企业的地位越来越突显。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可以得到地方政府更多支持,形成金融与财政双璧合一的效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还有带动作用,可以拉动地方经济拉动就业,解决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人口脱贫问题。

  农业银行将各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村金融重点支持的对象,组织实施“龙头企业·百亿百家”专项活动扩大服务覆盖面,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截至2015年末,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1683亿元,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覆盖率分别达82%和61%。

  在积极投放贷款的同时,农业银行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积极提供投行、理财、国际贸易融资、资金管理、汇兑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走出去”,进一步扩大了业务范围。

  面对不断涌现的“三农”新主体和新需求,农行近年来加大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主动抓住互联网金融新机遇。

  据了解,农业银行研发了基于农地产权、股权、入托收益权的新型农地金融产品,探索政府增信、银银合作、“互联网+”等新型支农模式,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油茶贷款、农机购置贷款、水利建设贷款、农村土地整治贷款等一系列产品。目前,该行“金益农”品牌下“三农”特色产品有138项,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服务“三农”产品体系,满足了“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

  而面对日益显现的互联网+普惠金融市场,农业银行将“互联网+”融入“三农”金融服务,研发上线了“E农管家”、“银讯通”、“四融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平台,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等主要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打造“7天×24小时”的互联网服务“三农”渠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互联网+普惠金融战略打法,用互联网击中了服务“三农”成本高等痛点难点。

  初心不改深耕“三农”金融服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纵观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历史,从1951年7月,农业银行的前身——农业合作银行正式建立,全面承担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的职能任务。此后,为适应新中国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以及机构调整等历史原因,农业银行分别于1955年3月至1957年4月、1963年11月至1965年11月两次建立与撤销。这期间,农业银行从支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到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打击农村高利贷活动,再到统一管理国家支援农业资金、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虽然经历了“三分三合”,农业银行却始终深耕三农,成为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中国农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解决了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身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问题。从1994年起,中国农业银行经历了机构分设、行社脱钩和资产剥离等一系列重大金融体制改革,完成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农业银行虽然逐渐脱去政策性功能,却并未忘记初心,而是逐渐探索出一条社会责任与商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服务“三农”。

  2008年农业银行全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7667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累放额的25.9%。2009年涉农贷款继续大幅增长,累计投放达到9899亿。2010年,涉农贷款首次突破万亿,达到了1.48万亿。县域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54.4%,连续第三年超过50%,总体上做到了县域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2010年7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以当时全球最大IPO的上市纪录,使“国有独资银行”成为历史,也见证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阶段性收官。

  “与其他大型银行相比,农行的优势是境内网点较多、熟悉基层金融业务、资金来源比较充裕和稳定。因此,农行实施差异化发展的着力点应该是做好农村服务,提高城市业务竞争力,充分利用网络与资金充裕的优势,特别是要不断扩大服务“三农”的覆盖面,提高服务城乡一体化的效率和水平。”2010年时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康明谈及农行未来发展方向时指出。

  事实证明,农业银行朝着深耕三农的方向不断努力。“县域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新蓝海为农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行行长赵欢在2015年业绩发布会上指出。赵欢认为:“历史上‘三农’业务因为投入产出效率低,资本回报和城市业务相比有差距。现在随着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三农’和县域金融效率提升,回报正在上升,银行业甚至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看到了这个蓝海。”

  数据显示,2010~2015年期间,农业银行涉农贷款显著上升,从2010年上市时的1.48万亿增长了1万亿至2.58万亿,占当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8.9%,与2008年相比有显著提升。

  承担社会责任,助力精准扶贫

  2015年以来,政府把扶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重点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的具体工作部署。

  一方面,农业银行深耕“三农”,从中抓住大量机遇,另一方面农行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金融服务助力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脱贫。2015年,农行积极履行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在信贷投放、模式创新、普惠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5年,农业银行在全国832个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5836.4亿元,比年初增长565.3亿元,增幅为10.72%。其中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贷款余额4899.5亿元,比年初增加497.7亿元,增幅为11.31%。

  在四川,国家确定的“四大片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是四川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涵盖全省88个贫困县,尚有农村扶贫对象360万人,占全省的60%。对此,农行四川省分行专项制定了《关于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片区60个县贷款年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每年新增贷款不低于31亿元、到2020年实现片区贷款余额翻一番的总体目标。

  在此规划引导下,农行四川分行积极实施“四新”精准策略:与政府共搭扶贫新平台、共探扶贫新模式、共创扶贫新品牌和共商扶贫新规划;与四川扶贫移民局和旅游局共签订700亿元信贷额度的战略合作协议,一起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的有效黏合。

  在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普惠金融扶贫模式中,“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现了“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同于财政无偿性扶贫,以普惠制为特点的内蒙古金融扶贫起到了“扶贫扶志,治穷治心”的效果。

  该模式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信贷资金进行扶贫攻坚,降低农牧民信贷准入门槛,放大资金总量;在金融产品上,将支持农牧民增收致富与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相结合,专项研发了“金穗富农贷”和“金穗强农贷”对私和对公两款专属产品,满足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和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需求。

  在甘肃、青海、西藏、河北等地,农行创新推出甘肃“精准扶贫贷”、河北阜平“金穗脱贫贷”等专门针对建档立卡人口的信贷产品,截至2016年5月末,支持贫困户23万户。

  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针对贫困地区的31项特色区域信贷产品,累放贷款400多亿元,支持林果、油茶、烤烟、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针对各地精准扶贫工程的商业化金融需求,积极创新了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贷”、安徽“光伏贷”、江西“土坯房改造贷款”等产品。如在安徽审批贷款9000万元,支持金寨和泗县两个试点县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直接帮扶1万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

  在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村,农业银行大力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设立的助农金融服务点、布放的转账电话、POS机等电子机具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2.7%,陆续上线了跨行转账、跨行取款等新功能,并在电子机具尚无法覆盖的行政村,积极提供汽车银行、马背银行等流动金融服务。

  同时,依托渠道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形成了“E农管家”、四川“银讯通”、甘肃“四融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扶贫新渠道。如“E农管家”在湖北已实现贫困县域全覆盖,链接农家店、农超5万多家,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慕冰在农行65周年寄语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银行将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攻坚克难,继往开来,为农业银行改革发展再谱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欢迎联系我们的客服QQ:748492175;合作及投稿请联系:748492175@qq.com

延伸阅读
精选